以黛安娜王妃為主軸,克莉絲汀史都華主演的《#Spencer》釋出官方海報,這張海報可能是今年至今最讓我驚豔的作品之一。
《Spencer》由智利名導帕布羅拉瑞恩執導,將在今年第 78 屆威尼斯影展主競賽單元亮相,與珍康萍、阿莫多瓦、保羅索倫提諾等名導共同角逐最高榮譽金獅獎。至於本屆威尼斯影展將於 9 月 1 日至 11 日舉行,由韓國名導奉俊昊擔任主競賽評審團主席,這同時也是威尼斯影展史上首次由韓國影人擔任此職務。
拍攝上流/王室女性角色的傳記電影,對於帕布羅拉瑞恩來說不算太陌生,帕布羅拉瑞恩 2016 年問世的《第一夫人的秘密》,就將鏡頭對準美國前第一夫人賈桂琳甘迺迪,當年同樣於威尼斯影展主競賽放映,執筆劇本的 Noah Oppenheim 則獲得該屆最佳劇本獎。
《第一夫人的秘密》從水都開啟北美獎季的遠征之後,最終在奧斯卡入圍 3 項大獎,也順利將娜塔莉波曼送入影后的角逐戰,當年敗給《樂來越愛你》的艾瑪史東。
今年帕布羅拉瑞恩則與克莉絲汀史都華合作,此前消息一出便成熱議話題,克莉絲汀史都華近年嘗試與眾名導合作,除了帕布羅拉瑞恩之外,還包含李安、伍迪艾倫、奧利維耶阿薩亞斯等人(未來還有大衛柯能堡),而在《暮光之城》系列之後積極轉型的過程中,此次能透過「黛安娜王妃」的角色交出何種表演能量,全世界影壇都在關注。
《Spencer》的劇本由曾撰寫過《黑幕謎情》、《同盟鶼鰈》、《蜘蛛網中的女孩》的 Steven Knight 執筆;至於拍英國王室免不了一系列華服設計,替此片擔任服裝設計的為 Jacqueline Durran,她曾以《《安娜・卡列妮娜》、《她們》兩度奪下奧斯卡最佳服裝設計獎。
《Spencer》背景放置於 1991 年的聖誕假期,聚焦於黛安娜王妃與查爾斯王子的婚姻故事,此片並不會出現黛安娜王妃的悲劇性死亡,而是審視與丈夫之間的破碎關係,以及她對兒子威廉和哈利的愛。其餘卡司則有西恩哈里斯、莎莉霍金斯等人,
北美定檔於今年 11 月 5 日,由操盤《寄生上流》、《燃燒女子的畫像》打響名號的 #Neon 發行,瞄準明年奧斯卡。
「燃燒女子的畫像 角色」的推薦目錄:
- 關於燃燒女子的畫像 角色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燃燒女子的畫像 角色 在 愛看電影的波妞-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燃燒女子的畫像 角色 在 丹眼看電影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燃燒女子的畫像 角色 在 [心得雷]《燃燒女子的畫像》 - 看板movie 的評價
- 關於燃燒女子的畫像 角色 在 東昊Andrews Film - 燃燒女子的畫像》上映至今超過40天 的評價
- 關於燃燒女子的畫像 角色 在 燃燒女子的肖像 的評價
- 關於燃燒女子的畫像 角色 在 燃燒女子的畫像的彩蛋和評價,FACEBOOK、PINTEREST 的評價
- 關於燃燒女子的畫像 角色 在 燃燒女子的畫像的彩蛋和評價,FACEBOOK、PINTEREST 的評價
- 關於燃燒女子的畫像 角色 在 [好雷]燃燒女子的畫像(文超長) - 看板movie - PTT網頁版 的評價
- 關於燃燒女子的畫像 角色 在 [好雷] 燃燒女子的畫像- movie板 的評價
燃燒女子的畫像 角色 在 愛看電影的波妞-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默愛》 ( Ammonite)
當初因為兩大女神的合作演出,對於《默愛》十分期待,看完後小失望。凱特溫絲蕾在片中的演出雖然有些內斂但又將情感傳達地深遠,瑟夏羅南這個角色相比之下就有點可惜。或許沒有《燃燒女子的畫像》來的轟烈動人,卻足以在心裡留下一個靜靜的位置。在兩人相處過程中,試圖想要感受她們之間的火花,卻還是不夠深刻,直到最後吵架,劃破了前面的寧靜後,才更進一步得知她們對這份感情的看法與期望。但不得不誇獎一下最後一顆鏡頭,深深烙在我腦海裡,餘韻猶存。
#2020金馬影展
燃燒女子的畫像 角色 在 丹眼看電影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金馬57影展綜合短評與回顧】
世界上其他影迷恐怕很難想像,在台灣這塊小小的島國上,竟然還能夠如此蓬勃地舉行著實體影展,而且還不只一場。從春季取消的「金馬奇幻影展」,隨著疫情逐漸受到控制、人們也逐漸習慣於審慎樂觀的防疫生活,從暑期的「金馬經典影展」、「台北電影節」陸續開出票房佳績,直到秋季的女性影展、酷兒影展、高雄電影節、桃園電影節等,接續綻放。
而作為一年一度的壓軸大場,第57屆金馬國際影展共選映176部電影、453個場次,並在預售開賣後不久便突破了六萬多張票售出的佳績。與此同時,《刻在你心底的名字》、《孤味》、《親愛的房客》、《無聲》等國片,也如接力賽般,一一締造過往幾年難以想像的票房佳績。除了影迷們「報復性消費」、「抱復性看片」的心理因素之外,也更加印證了影院電影經驗的不可取代性。
本屆金馬影展以開幕片《#同學麥娜絲》拉開序幕。老實說,身為黃信堯導演前作《大佛普拉斯》的粉絲,這部探討四名中年男子的渾沌與失落,並沒有打中我的心。即便畫面變得咖樂佛、演員也都是一時之選,但故事的核心主軸並不清晰。焦點在四名角色之間輪轉,偶有亮點但缺乏收束力道,以致於整體達成的效應並沒有大於各部的加總,不免可惜。
類似題材的丹麥奧斯卡代表《#醉好的時光》則可以作為一個優異的對照。同樣聚焦四名中年發福、人生走入胡同的臭異男,《醉》以輕鬆詼諧的筆觸帶出了北歐國家日益嚴重的酗酒問題,但卻又不帶批判地直視了酒精「能載舟、亦能覆舟」的真實。麥滋米可森最後一段豁出去、「我們都曾年輕」的瘋狂舞蹈,為角色們帶來心靈的救贖,也示範了一個好結局的重要性。
說到狂舞,本屆閉幕片由兩部港片擔綱——《狂舞派3》與《手捲煙》。《#狂舞派3》為《狂舞派》的續集,並以續集電影罕見的聰明、具備充分自我意識的後設方式,為整個《狂舞派》宇宙拉高視野和高度。除了將消失的《狂舞派2》完美鑲嵌在電影之中,也積極面對明星光環、藝術創作的獨立與商業性、都市再造與社區文化意識等議題,甚至直接指控「地產霸權」對在地居民的生存權和自我認同的侵蝕,帶出背後更龐大的,對香港這塊土地的一個深深期許和警鐘。然而,或許是野心太大或是剪輯倉促,敘事上確實略嫌雜亂(竟還穿插了一段類似嘻哈文化緣起概論的紀實影像),最後的反高潮也不免令人有些不勝唏噓。
另外一部閉幕片《#手捲煙》則是演員導演陳健朗的首部長片作品,帶著傳統香港幫派電影的氣息,整體執行相當沉著穩當,選用不同族裔的演員代表「新香港」也頗有新意。與 2018 拍攝完的《狂舞派3》相比,這部在今年疫情期間拍攝完成的作品,更展現了香港現今日益嚴峻的社會景象。儘管故事仍是走商業類型路線,但在追逐戲和動作場景都有非常好的掌握(一場一鏡到底的打鬥戲,簡直媲美《捍衛任務》等級),林家棟氣場凌厲的演出也極具說服力。
今年金馬最讓我驚豔的作品,同樣也是一名新導演之作。馬來西亞導演張吉安以兒時回憶,雜揉著馬泰邊界的鄉野奇譚和神怪信仰,交出了一部介於恐怖片和愛情片之間的《#南巫》。它排除了俗爛恐怖電影中常見的突嚇畫面,或刻意懾人的音效,完全以鄉間的死寂和空曠,和自然光的閃熠和侷限性,搭載著傳統皮影戲和宗教儀式所使用的樂器作為配樂(配樂也是導演本人所作,才子來著),讓人完全深陷其中的詭譎氣氛,看得非常過癮。張吉安在蔡明亮和阿布查邦的夾擊下硬是竄出一股生猛強勁的影像生命力,攝影、聲音、場景、演員、劇本面面俱到,甚至還隱約帶出了當地多元族群和信仰的矛盾隱喻,是一鳴驚人的優秀之作,也是華語電影圈一個響亮的獨特新聲。
另一部私心非常愛的作品,則是由旅美中國導演趙婷所拍攝的《#游牧人生》。趙婷承襲了她先前拍《重生騎士》的素人調度功力,讓奧斯卡影后法蘭西斯麥朵曼完全融入美國中西部一群逐工作而居的新游牧民族,講述著一個後金融危機時代的破碎美國底層群像。趙婷以不可思議溫柔視角和人文關懷,去貼近這群不得不放下一切、堵上一切而驅車上路的人們。一部同時關於孤獨和連結的電影,溫暖不帶批判地看著生命中來去的過客,那些肩負著人生的包袱同時逐漸放手釋懷的孤魂,以及那些尋找歸屬和歸宿的人。日出日落、生生不息。好喜歡大量的自然光、天地蜉蝣般的遠景、仰望千古的星空與恐龍。《游牧人生》是今年我最愛的電影之一,趙婷也證明了她既不是溫溫德斯,也不是泰倫斯·馬利克,她就是趙婷。
其他幾部也還算喜歡的作品也約略帶過:《#小狼居家守則》像《歡迎光臨奇幻城堡》,談美墨邊界新移民與兒童的生存悲歌。兩位年輕演員的表演自然且靈性十足,但最後的結尾顯得有些太便宜行事。《#靜寂的鼓手》絕對是明年奧斯卡最佳音效獎的一大競逐者,透過音效設計讓觀眾模擬聽覺障礙者以及電子耳蝸使用者的世界;Riz Ahmed 交出從影以來最佳演出,整部片也很成熟地處理一段感情如何被創傷經驗給影響,Mathieu Almaric 煮的早餐也讓人食指大動。《#親愛的同志》彷彿用帕威·帕利科斯基的攝影美學,帶著一種肯洛區的精神,講述著蘇聯政府迫害人民的故事。這類作品看多了,但這部片的巧思是透過共產黨一名高層女主管作為主視角,同時又有許多諷刺與幽默注入其中,讓人看得津津有味。倒是結尾從民族情懷談回私人親情,顯得有些做小了。
即便兩者的切入角度和想傳遞的意念不盡相同,但《#默愛》接在去年的《燃燒女子的畫像》後問世,先天上就有些吃虧。然而相比《燃燒》,《默愛》仍有其可看之處,像是更樸實無華的日常描述,以及更充滿曖昧模糊地帶的情慾流動。凱特溫斯蕾的一記回眸眼神就能打動人心,可惜瑟夏的發揮空間就比較少,但整體而言還是賞心悅目、從容不流俗。《#Gunda》是一部奇妙的黑白紀錄片,沒對白沒配樂,拍的是農場上的豬、雞、牛。有的時候像在看蔡明亮電影,會自己腦補許多情境進去,就算沒有情節,黑白攝影也是極美。
而影展當然少不了補看一些經典老片,能在泰坦廳看《#恨》和《#蠻牛》(aka 馬丁的費里尼式渣男物語),真是一大享受,那個攝影美學真是橫空出世而歷久不衰。《#驚魂記》雖然以現今來看,一些解離人格疾患的病理和最後的 man-splaining 顯得有些不合時宜,但考量到創作年代,那真的是無可挑剃的完美經典。而侯孝賢的《#童年往事》、《#戀戀風塵》,甚至是枝裕和的《#電影映照時代:侯孝賢與楊德昌》,也都讓人一頭栽進了上個世紀的台灣風景。充滿生命力的小人物故事,以及跨越時間的成長甘苦,都澆灌著這塊土地以及在此成長的新一代影迷。
本次金馬大概看了二十部左右,蠻慶幸大致而言都沒有踩到什麼雷。老實說,除了信義遠百電梯的撲朔迷離之外,我還挺喜歡在信義區跑影展的。然而,也因為看了很多晚上九點多的場(苦命上班族),因此回到家通常都是匆匆洗洗睡,沒有太多時間分享心得與影評。受限於排場衝突與時間有限,今年還有些沒看到的口碑佳作,像是新加坡的《#男兒王》、菲律賓的《#校園塗鴉派》,以及紀錄片《#迷航》、《#佔領立法會》等等,希望之後都能再陸續補上。
今年各位有看到什麼喜歡的、或是大雷的,都歡迎在下面分享一下喔!
-
#金馬影展 #金馬57
#GoldenHorseFilmFestival
燃燒女子的畫像 角色 在 東昊Andrews Film - 燃燒女子的畫像》上映至今超過40天 的推薦與評價
感謝各位影迷支持,《燃燒女子的畫像》上映至今超過40天,全台票房也衝破#三百萬大關!創下東昊成立四年多以來最好的票房佳績(灑花) 在這個冷冷的天,繼續用燃燒片中 ... ... <看更多>
燃燒女子的畫像 角色 在 燃燒女子的肖像 的推薦與評價
France, 1760. Marianne is commissioned to paint the wedding portrait of Héloïse, a young woman who has just left the convent. ... <看更多>
燃燒女子的畫像 角色 在 [心得雷]《燃燒女子的畫像》 - 看板movie 的推薦與評價
雷文防雷資訊頁
~*-*~*-*~*-*~*-*~*-*~*-*~*-*~*-*~*-*~*-*~*-*~*-*~
~~~~~~~~~~~~~~~~~~~ 雷文 主文分隔線 ~~~~~~~~~~~~~~~~~~~~~~~~~~~~~~~~~
《燃燒女子的畫像》—當電影不再是電影,卻是宣傳小冊
致謝 Savoir|影樂書年代誌 刊登本文:https://www.savoirtw.org/article/4546
LGBTQ得以作為一種題材被表現,然而,在電影的媒介必須面對如何讓幕後隱身。在《燃
》中明顯地是失敗的範例,這點尤其出現在故事中的千金與畫家互相訴說對於對方一舉一
動的觀察時,這些內容並非透過畫面展演給觀眾,卻是經由編劇將此以對白的形式由演員
道出,這不啻是幕後的顯形,也將會是觀眾脫戲的契機。
故事是由千金艾洛伊茲與畫家瑪莉安以及僕人蘇菲為主軸,描寫千金之母為婚配委由畫家
描摹肖像以使夫家得以姻結。艾洛伊茲背上了姐姐的負擔,前先是其胞姐面臨這等命運,
卻在蘇菲之旁散步於懸崖時跳崖而亡。拒絕這個命運的艾洛伊茲,則使上一個畫家知難而
退,始終不顯露肖像,直到瑪莉安登場,直到電影開首十分鐘後才展覽容顏。
至於為什麼是瑪莉安,並沒有一個解答。就像電影並沒有解答在一個婚姻作為女性桎梏的
年代,為何直到片尾的十分鐘才有當時的強勢性別男性角色出現。
然而電影中也有值得稱頌之處,例如鋼琴曲在前先由瑪莉安演奏時說明音境對應到結尾艾
洛伊茲在婚後於米蘭聽曲時的心境;以及奧菲斯的神話中在不同人的詮釋下,包括是否為
刻意使尤麗蒂絲墮入冥府,或是尤麗蒂絲曾說過:「轉身」而自願被回歸冥府,經由艾洛
伊茲在與瑪莉安的最後一會中揭露了這段神話在電影中的寓意。(以及在婚後艾洛伊茲的
肖像中畫有手持奧菲斯神話的書冊與頁數更是明揭此意)
不過,電影的體感時間十分長,緣為欲呈現出深長的「凝視(gaze)」,凝視在《丹麥女
孩》中被明晃晃地以鏡頭作為觀看女性的權力視角,而對於這點的表現明顯到令人反感,
亦即這種反省是具有灌輸性、宣傳性的。在《燃》中的凝視,因為沒有男性角色,且著重
在女性之間的情慾互動,因此是主體易位由女性賦權自身的凝視。並非由鏡頭作為強勢支
配觀點來呈現,卻是大幅拍攝瑪莉安與艾洛伊茲對於彼此的觀看來表現。但這裡的凝視所
引起體感時間冗長的感覺,卻對應不及電影中的實際時間除了在瑪麗安到訪一週業經艾洛
伊茲母親傳達千金對其之喜愛,更是在母親離家五日交由瑪麗安繪製艾洛伊茲的期間,兩
人所經歷的—尤其互相傾訴對對方的印象與情感的澎湃—更不像是僅僅五日所能體會,這
種落差感必然是種缺陷。
前述提及仍有一僕人蘇菲,蘇菲常伴於二人之伴,然而除了僕人與主人間的階級關係幾乎
不存在,卻像友人一般地互動,更甚至為了呈現女性的墮胎,還由主人千金艾洛伊茲與畫
家瑪莉安協助蘇菲。階級關係與強勢性別在那個時代是確實存在的,固然電影的虛構可以
經由特定題材的呈現表彰特定價值,但當價值的表現凌駕過於真實時—抹除權力關係的痕
跡,這就是反真實的價值實踐,就必須是要審慎看待的現象。更不用說,故事中還由艾洛
伊茲如同產婆一般蹲臥在僕人蘇菲的胯下,由畫家(相較於千金亦應具有從屬性的僕人地
位)繪製圖畫。
《真寵》在處理女性情愛的細節顯然是更為細膩,在情節中拖帶出角色間的情感互動,相
較於明擺著要宣揚特定價值式的作品,更具有藝術性。情慾的互動是隱晦的,正是在這種
不透明中才能燃起渴望,因此當展演情慾互動的電影是如此張狂時,就澆熄了這股性的張
力。
許多電影在其時代都會有其價值,但這價值必須區分是在什麼範疇上,例如《流麻溝十五
號》在當代台灣的環境中,有著性別與政治歷史的價值,台灣的政治歷史價值也能在《返
校》這般對於過往歷史的反省得見。但其等的電影價值可說是十分低落,反觀同樣具有台
灣政治歷史價值的《超級大國民》以及《天馬茶房》在更早之前即已實踐,更且也沒有略
去電影所必須考量的元素。我們必須明白的是,電影作為一種文本(text)是可以被理解
與認知的對象,而當這文本成為宣傳小冊(pamphlet)時,我們則必須警惕於這種道德宣
傳。這並不是指稱道德宣傳的內容是種錯誤,而是指出這時電影已不是電影,不是能被解
讀的文件,而是具有特定訊號被傳遞的中介而已了。
對於性別間的權力問題反思是當代的顯學,《燃》也是其中的一支表現,然而在電影的層
面上除了前述提及的優點之外,其餘者皆難以稱許,更別說幕後站到幕前,編劇的形象太
過鮮明勝過於由角色間的互動來推動劇情,內容的交代並非由畫面來呈顯卻是由角色以對
話說出從未被觀眾觀看到的內容。這些都讓電影本身成為破壞其自身的作者,再再地提醒
觀眾這是一個被編寫、設計的故事,阻隔觀眾能投射自身的心理。
艾洛伊茲喚聲:「轉過身」而墮入了婚配的冥府地獄,而她留下的身影是一幅衣服著火的
形象在瑪麗安的心中而由其繪出作為回憶。但就連這把火的意象都太過明顯於指涉處在地
獄業火的女人,於是當訊息的解讀過於直白而無其他詮釋可能時(唯一解),那麼這個文
本就會是閉鎖的,也就不再是文本了。固然對於性別能反省的地方多有,但在反省的同時
,仍然必須要將電影當作電影對待,否則當電影成為傳聲筒時,與納粹時的宣傳(
propaganda)也就不會有太多區別了。
--
エル・プサイ・コングルゥ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227.173.248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683528973.A.A58.html
... <看更多>